劉小姐:136-1796-2469
傳 真:0755-27808905
郵 箱:421496682@qq.com
Q Q:421496682
網 址: www.sz-hqkj.com
地 址: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和平社區福園一路高新建工業園廠房3棟202
榜首、機器人關節:伺服舵機體系。
人的動力是靠肌肉來供給的,機器人的動力,是靠關節的伺服體系。 目前主流的伺服有兩種,伺服電機和液壓伺服體系。
伺服電機的優勢是體積小,可是扭矩也小,假如扭力過大,簡略堵轉,焚毀。
液壓伺服的優勢是扭力大,可是體積也大,而且液壓伺服需求額定的液壓站(液壓體系)支撐,所以體積巨大。
可是無論是伺服電機,也是液壓伺服體系,都需求用電,而電池續航,也是限制人形機器人的物理瓶頸。
一個人形機器人,zui 少27個自由度(伺服舵機),這樣大的功耗,像日本機器人ASIMO,半個小時,電池就耗光了。
而機器人體重,電池分量,伺服舵機的功率、體積,都是成正比的。所以這個問題,是物理問題。
人形機器人,要軍用,商用,電池都是一個瓶頸。
![]()
第二、承載
關于伺服體系的要求,假如機器人轉移重物,額定還要核算轉移物品,對機器人身體各關節,帶來的扭力壓力。
這是爲什麽,咱們看到的,依據伺服電機制造的機器人,都在表演倒飲料。而不是表演舉啞鈴的本來。身體結構無法承載,更不要說軍用了。這是物理瓶頸,除非新的技能打破,以現在的物理水平,伺服電機,無法用于大分量承載的機器人規劃。
而液壓伺服體系的機器人,在承載上,比伺服電機體系,都肯定的物理優勢。這是爲什麽不選用伺服電機,而選用液壓技能的原因。
是液壓伺服 ,沒有辦法縮小,可以作爲手部關節的模塊。
機器人沒有手,當然,做機器人手部,動力也不一定規劃在手部,可以使用牽引傳輸力結構,把手部動力源放在身體其它部位。